一、报考情况分析
1.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23年
招生专业:045116 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方向:
全日制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非全日制 00 不区分研究方向
拟招生人数:全日制7人、非全日制30人
考试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4或203 英语二或日语
333 教育综合
891 心理学
复试要求及相关说明:
2. 笔试科目:教育学和管理学(含教育和心理热点问题)。
3. 面试内容:1、英语听力与口语;2、综合素质面试。
4. 复试分数线
学科门类(专业) |
总分 |
政治理论 |
外国语 |
业务课一 |
业务课二 |
招生计划 |
教育学 |
353 |
51 |
51 |
153 |
/ |
12 |
理论经济学 |
362 |
55 |
55 |
80 |
80 |
10 |
心理健康教育 |
372 |
55 |
55 |
83 |
83 |
20 |
教育学(非全日制) |
353 |
51 |
51 |
153 |
/ |
30 |
心理健康教育(非全日制) |
372 |
55 |
55 |
83 |
83 |
30 |
3. 录取名单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23年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拟录取
姓名 |
初试成绩 |
复试成绩 |
总成绩 |
吕依琳 |
429.00 |
85.35 |
427.88 |
刘丹丹 |
420.00 |
85.70 |
424.25 |
罗彩霞 |
425.00 |
84.05 |
422.63 |
赵渝婷 |
407.00 |
87.10 |
421.25 |
苏苑蕾 |
427.00 |
82.63 |
420.08 |
常玮璐 |
425.00 |
81.00 |
415.00 |
桑婧 |
399.00 |
86.12 |
414.80 |
吴文萍 |
413.00 |
82.92 |
413.80 |
袁茂萱 |
407.00 |
83.07 |
411.18 |
许浩琦 |
410.00 |
82.10 |
410.25 |
史晓瑄 |
401.00 |
82.85 |
407.63 |
马慧敏 |
422.00 |
78.40 |
407.00 |
郑娜华 |
395.00 |
83.20 |
405.50 |
孙冰 |
395.00 |
83.18 |
405.45 |
郭露红 |
397.00 |
81.73 |
402.83 |
张欢 |
420.00 |
76.80 |
402.00 |
王放 |
402.00 |
79.85 |
400.63 |
陈银君 |
407.00 |
78.53 |
399.83 |
庾雪萍 |
395.00 |
80.80 |
399.50 |
蔡毓婕 |
400.00 |
79.53 |
398.83 |
刘馨雨 |
390.00 |
80.80 |
397.00 |
文晓颖 |
398.00 |
77.90 |
393.75 |
赵婉杉 |
384.00 |
80.30 |
392.75 |
李静怡 |
391.00 |
78.68 |
392.20 |
赵浩彤 |
379.00 |
77.12 |
382.30 |
2023年非全日制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姓名 |
初试成绩 |
复试成绩 |
总成绩 |
宋蕊 |
397.00 |
91.13 |
426.33 |
李彩霞 |
381.00 |
89.60 |
414.50 |
殷允诺 |
390.00 |
84.60 |
406.50 |
印芳 |
380.00 |
86.20 |
405.50 |
二、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891 心理学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心理学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普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两门心理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普通心理学 约75分
管理心理学 约7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约6小题,每小题约5分,约30分
简答题:约5小题,每小题约8分,约40分
分析论述题:约5小题,每小题约16分,约80分
三、考查范围
普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I 普通心理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心理观念。
2、能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既研究动物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服务。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人的心理的产生与基本特征
1.人的心理的产生
2.人的心理的基本特征
(三)动机
1.动机的概念与种类
2.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四)知觉
1.知觉的概念与特性
2.知觉的特性
3.错觉
(五)记忆
1.记忆的概念
2.识记——信息编码
3.保持——信息存储
4.再现——信息提取与恢复
(六)思维
1.思维的概念
2.推理
3.问题解决
(七)情绪和情感
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2.情绪、情感的种类
3.表情
4.情绪理论
(八)技能
1.技能的概念
2.练习及其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3.技能的相互作用
(九)能力
1.能力的概念
2.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3.能力的测量
4.能力发展与个别差异
(十)气质
1.气质的概念
2.气质的类型和测量
3.气质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
(十一)性格
1.性格的概念德育概述
2.性格的结构与特征
3.性格的测评
4.性格的形成
主要参考书: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II 管理心理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运用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管理实践中的相关问题。二、考查内容
(一)管理心理学概述
1.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管理环境
2.管理心理学的历史演变
3.我国管理思想与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二)知觉、判断与归因
1.知觉与学习
2.判断与决策
3.归因于管理
(三)价值取向、态度与组织承诺
1.工作价值取向
2.工作态度与满意感
3.组织承诺
(四)工作激励
1.激励的内容理论
2.激励的过程理论
3.工作激励测量
(五)群体动力
1.群体理论与发展阶段
2.群体内聚力
3.群体决策
(六)团队管理
1.团队理论
2.团队气氛与团队绩效
(七)沟通
1.沟通理论
2.影响沟通效能的因素
3.组织沟通
(八)冲突与谈判
1.冲突理论
2.冲突管理策略
3.群体冲突管理
(九)领导行为
1.特质理论与行为理论
2.权变理论
(十)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1.组织结构与体制
2.组织理论与模型
3.组织与工作设计
(十一)组织文化
1.组织文化的概念
2.组织文化的理论
(十二)组织变革与发展
1.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途径
2.组织学习与组织创新
(十三)工作压力与管理
1.工作压力的概念
2. 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
3. 工作压力管理
主要参考书籍:
1. 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2. 2.陈国权:《组织行为学》中第6章“工作压力与情绪情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三、新祥旭全科定制化流程
1、整体流程:咨询课程—支付学费—签订协议—对接各科辅导老师(随报随学、全程辅导)—各科老师了解基础,制定计划—老师辅导—教务老师全程跟踪(1V1)。
2、全科一对一老师安排
公共课老师(政治、英语):机构专职老师,毕业于名校,长期从事于考研政治、英语课程。
专业课老师:对口目标院校专业高分有经验的学长学姐。
3、课程内容包含:
线上辅导:随报随学,定制化辅导,报名后即可开始学习,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备考时间,各科基础等合理分配课时。
线下答疑:课上、课后直接和学长学姐(各科老师)进行沟通、答疑,全程免费,不限次数。
考研资料:专业课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内部资料:专业课内部重难点讲义和常考的知识点笔记梳理及公共课的讲义。
其他资料:相关导师的期刊文章及发表论文、案例分析补充材料等。
教务老师全程一对一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各科复习规划
1、基础阶段(3—6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先了解考试科目的情况,及考研院校专业老师的初步情况,再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及构建。
专业课:主要是进行知识的梳理及框架的搭建。主要学习后进行吸收、理解。建议每2周上1次课,中间可根据吸收情况适当的增加。
英语:主要是对英语语法部分进行学习以及相关的练习。建议每2周上1次课。
2、强化阶段(7—10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知识巩固,在前期复习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需要进行背诵。
专业课:还是需要先把所有的教材进行梳理,由于内容较多,7月份可用于一轮的复习,但是还是尽可能在第一阶段完成一轮复习,8-9需要完善整体的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可以按照考试的题型去补充完善笔记。开始进行1轮、2轮的背诵复习。每周上1次课。
英语:主要是进行专项的训练,主要以真题为主,先做早年的,将近几年的放在后期进行模拟测试。然后根据真题的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生,并需要自己去总结、反思,进行消化。此阶段单词继续背诵(利用碎片化时间)。建议每1周1次课。
政治:从课本基础知识开始,结合《精讲精练》把所有的知识点过一遍且考生要理解,大部分的内容在高中或者大学时期有接触过,以理解为主。可结合教材课本完成配套习题,并回归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建议每周上1次课。
这个阶段主要是强化阶段,专业需要进行3轮背诵。英语和政治也需要进行素材的积累及大题的背记。
专业课:以背诵为主,进行三轮、四轮的背记,同时开始进行历年真题的训练,分析真题,总结出题的规律,讲解答题的技巧。建议每周上1课,每次2-3课时。
英语:主要是完形填空、新题型等其他题型讲解和练习,翻译、写作方法论和思路练习,素材积累。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9-10月份,可每两周上1次课,配套相关的选择题、历年真题,总结出题和答题规律,充分了解考试的重难点与高频考点,在此过程中对自身薄弱点进行查漏补缺;针对上一阶段的学习,找一个比较好的辅助性复习资料,配合相关老师强化巩固,11月份可以开始进行主观题的背诵。
3、冲刺/模考阶段(11-12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冲刺,对整体知识开始查漏补缺,以及进行相关的模拟训练,以更好的去适应正式考试。(剩余课时)
专业课:进行模拟、讲解真题,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每周上1次课。
英语: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备注:这是参考模板,实际各科老师按照学生个人情况去进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