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是培养教育学术人才的顶尖学府。学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16人,其中教授占37%,副教授占35%,91%的教学科研人员拥有博士学位。他们之中,既有以中国教育学会荣誉会长、著名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教育学术界享有盛誉的教育学家,也有以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张斌贤教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构成当代中国教育科研中坚力量的专家学者。学部以“大家、名师”为引领,以“优质课程”为依托,加强对学生学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学部现有全日制学生2317人,其中本科生530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664人,全日制专业硕士148人,博士研究生304人,各类留学生85人。此外,还有暑期教育硕士566人、伊拉斯谟项目学生20人。
二、专业简介
比较教育学是研究当前不同国家、民主和地区的教育;在探讨其各自的政治、经济、哲学和民族传统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教育的共同点、发现规律及其总的发展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通过对各国教育的比较研究,可以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并且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教育上作的认识。通过对各国教育的比较研究,可以吸取外国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作为本国教育改革的借鉴,为我们的教育决策和教育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比较教育学专业考研主要培养各级各类院校教育学科教学人员、教育科研人员和教育教学实践工作者。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有高等师范院校、中等师范院校、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实验教育科研单位、中学等普通高校、教育研究机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他社会经济部门。
三、招生专业目录
2023年招生目录
计划招生数:全日制17人
拟接收推免人数:全日制12人
研究方向
01教育领导与管理比较
02基础教育比较
03高等教育比较
04国际教育与国际交流
05教育理论与思潮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03教育学基础综合
参考书:
1.《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年印刷,第三版新版
2.《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3.《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第四版,华东师大出版社
4.《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6.《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四、报考情况分析
(一)试卷结构及分值
1.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国教育史:约50分
外国教育史:约50分
教育心理学:约50分
教育研究方法:约50分
2.试卷题型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辨析题、案例题、材料题等。
(二)录取信息
2022年复试线: 50/50/180/406;进入复试9人,录取6人,初试最高分425, 最低分407;
2021年复试线: 50/50/180/356; 进入复试11人,录取7人,初试最高分383, 最低分356
2020年复试线: 50/50/180/353; 录取9人,初试最高分391, 最低分353
2019年复试线: 50/50/180/355; 录取6人,初试最高分391,最低分355
2018年复试线: 50/50/180/315; 录取11人,初试最高分360,最低分315
(三)2023年复试细则
1.复试内容包括两部分,综合面试、外语口试。
综合面试主要从学业成绩、学术表现、综合素质、发展潜力四个方面对考生进行考查,并结合考生提交的证明个人学术特长、研究潜质以及在科研和相关实践领域中突出表现等材料进行综合评判。
外语口试重点考查考生外语听、说能力。
2.复试总分350分(210分及格)。其中综合面试300分(180分及格),外语口试50分(30分及格)。总分和各环节有一项未达到及格线为复试不合格。
总成绩=初试总分+复试总分。
3. 录取办法:按专业排序。根据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总成绩相同时,按初试总分从高到低依次录取。复试不合格考生不予录取。
五、专业课复习指导
第一,教育学考研的难度不低。可能大家也已经看到了今年的国家线,分数逐年上涨、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教育学考研绝对不是随便应付或者靠考前押题就能上岸的,必须认真准备,准备的时间越长、背诵的次数越多、做题的反应速度越快就越有竞争力。
第二,教育学考研专业课主要包括五本书,具体包括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方法和教育学原理。专业课的满分300分,所以说拿下专业课是整个备考路上的重中之重,也是决定你能不能上岸的关键因素。
专业课的参考书有很多,我推荐大家去看下列最易理解、最能覆盖考试范围的几本:一、教育学原理去看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基础》;二、中国教育史去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孙培青编著的《中国教育史》;三、外国教育史去参考北师大的吴式颖编写的《外国教育史教程》;四、教育心理学去参考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陈琦、刘汝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五、教育研究方法去参考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参透这五本书就掌握了全部教育学考试的内容,其他书目在有时间的情况下也可以去广泛阅读。
试卷的分值安排基本是教育学原理100分,中外教育史合起来考100分,心理学和研究方法合起来考100分,很明显,教育学原理是专业课的重头戏,其次是中外教育史。关于复习顺序,我的建议是先从中国教育史开始,然后过渡到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学原理,最后开始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方法。中国教育史的理解难度低,跟我们的生活比较贴近,是最容易掌握的一门课,通过中国教育史的学习,再去类比外国教育史,将中外进行对比,也更有利于我们去理解外国教育史的知识点。紧接着就到了重头戏教育学原理,原理这门课理解难度不高,但是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并且往往要求我们熟练应用这些知识点去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需要我们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大量的练习。最后是心理学和研究方法,这两门课的考试题型比较固定,知识点相较于前三门来说比较少,所以留在最后,可以减轻我们的认知压力,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好拿分的。
在复习方法上,只能说记忆是一切的基础,而重复又是记忆的基础。教育学的专业课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记忆,从现在开始就需要系统地梳理一遍五门课的重点知识点,做到面面俱到,现在还不着急进行记忆,以学习和理解为主。从暑假开始,你需要开始一轮背诵,整个过程非常痛苦,但是背下来之后你会发现试卷中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分数你都可以拿到了。从9月开始就要开始二轮背诵了,此时你会发现之前背诵的很多知识有些模糊了,但是不要灰心,只有多重复才能保证我们在考场上稳定发挥。最后,在10月中下旬左右就要开始做套卷了,考试的题量很大,你最开始做套卷时会发现题目根本写不完,这就需要我们计时做卷子,提高我们的做题速度,与此同时提高我们的知识运用熟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