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及专业介绍
学校基本信息:
“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
学院介绍:
为服务国家“汉语与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整合汉语文化学院、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组建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进一步推动国际中文事业的发展。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础和汉语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汉语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研究能力,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和运用,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学术研究潜质或实际工作素养的专业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各类学校、研究机构从事汉语教学、汉语和应用语言学研究,也能在政府部门、公司或企业等机构从事与汉语或中国文化相关的其他工作。
二、招生报考信息(参考2025年)
报考流程: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28日(每天9:00-22:00)。
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12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信息为网报有效信息。
确认时间:11月5日前。
2.初试时间:
12月21日至12月22日
周六上午政治(满分100):8:30-11:30
周六下午英语/日语/俄语(满分100):14:00-17:00
周日上午专业课一(满分150):8:30-11:30
周日下午专业课二(满分150):14:00-17:00
3.复试大约安排在次年3月中旬
三、北师大考研专业课参考书推荐
708中国语言文学综合
1.《中国文学史》(全四册,第三版),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文学理论新编》(第三版),童庆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3.《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版),刘勇、邹红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4.《外国文学史(西方卷)》,匡兴主编,
5.《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6.《新中国文学史》(全两册),张健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017)
7.《中国古代文论教程》(第二版),李壮鹰、李春青主编,2013年
8.《东方文学史通论》(增订版),王向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9.《新编民间文学概论》,万建中,上海文艺出版社
10.《民俗学概论》,钟敬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11.《民间文学引论》,万建中,北京大学出版社
808中国语言文学基础
【文学】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全四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勇,邹红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剑主编:《新中国文学史》(两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匡兴主编;《西方文学史》(西方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向远;《东方文学史通论》(增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郭英德编著;《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
王宁主编:《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全四册),中华书局(辅助)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两册)),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
周一民著;《现代汉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辅助)
叶辈声,徐通锵善;《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主要)
岑运强主编;《语言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辅助)
【文论】
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新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壮鹰、李春青主编;《中国古代文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向远;《宏观比较文学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向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
四、本专业历年招生情况介绍
2024年:55/55/90/90/365;
一志愿录取9人,录取8人,录取最高分417,最低分373;
2023年:55/55/90/90/363;
一志愿复试5人,录取4人,录取最高分388,最低分363;
2022年:56/56/90/90/375;一志愿复试9人,录取7人(含专项计划1人),最高分399,最低分377(专项计划372);
2021年:55/55/90/90/350;一志愿复试4人全部录取,调剂录取5人,共录取9人;最高分384,最低分350;
2020年:50/50/90/90/345;录取7人,最高分395,最低分345;
五、2024年北师大国际中文教育学院考研复试
复试形式:
线下面试
复试内容:
1.综合能力面试考察内容包括:专业素质和能力、人文科学素养、学科发展潜力、科研与创新能力、综合素质。
2.外语面试考查内容包括:外语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试统考为英语的考生,复试外语为英语;初试统考为日语的考生,复试外语也为日语。
复试分值:
复试满分值为300分,180分(不含)以下为不及格。复试成绩不及格或笔试成绩不及格为复试不合格。
考生总成绩=初试总分+复试总分。
录取办法:
按专业,根据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总成绩相同时,按初试总分从高到低依次录取。复试不合格考生不予录取
六、2025年北师大文学考研复习指导
北师大的初试难在“综合”和“不稳定”。2020年北师大调整初试学科后(科目一708中国语言文学综合、科目二中国语言文学基础),近几年初试题目类型一直不确定、存在较大变数,比如2020年的填空题目比例明显高于后几年且今年又取消了该题型,比如2024年初试题目出现了不同专业选做试题的命题情况,但总的来看试题本身难度并不高,基础内容考察占据相当比例,试题比较重视大段材料的解读,重点考查专业基本功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需要我们有强大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积累。
具体来说,语言学的特征是琐碎、凌乱、知识点小,所以在这种类型的知识点上,我们更应该细心,开始的时间要早,投入的时间不能少,无论是语音、词汇、文字还是语法,这些都是一个慢工,需要慢慢理解,细细领悟。现代汉语的重点无非是语法、词汇、语音,建议按照语音、词汇、语法这个逻辑和顺序来学。古汉更多的是平时的积累,不论是教材的内容,还是习题,或是平时看到的一些字词,多做汇总。文章从上册开始学,第一次读的时候注意做好笔记,通过参照注释尽可能的理解文章的意思,实在不懂的地方可以在下面标注,如有些字的读音和解释。
注释下面一些重要的句式和用词,如宾语前置、通假字、异体字这些,多看几篇慢慢就熟悉了,但是需要坚持,要每天保持一定的频率,抽出时间去做这些,到后面再学习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因为有很多词和句式都是相同的,古汉是可以相互借鉴的。
文学的部分,如果你基础比较好,可以一边看教材,一边建立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方便自己建立体系框架。如果基础较差,建议先大致的看一遍,对整体的内容有个大概的把握。看教材、做笔记是一个重要且繁复的工程,尤其是大综合的文学,要看的书太多了,要做的笔记也太多了。暑假开始背书,文学板块的背诵量很大,所以要合理分配时间,还不能落下其他科目。9月开始研究真题,虽然24年大综合有改革,但是研究真题是没问题的,无论考哪所院校,真题都是备考途中,绕不开的一环,而且是必须深入研究,反复琢磨的。10月开始,将重点放在专业课大题思路的整理上,大量练习专业课的输出,保证自己每周可以完成一套练习题。到最后一个月,专业课已经定型,建议大家可以适当放弃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重点把握历年真题当中的高频考点。
附:2025年考研专业课大纲
708中国语言文学综合
本科目重在考察考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与理论的能力。要求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各个学科的知识与基本理论能够进行综合运用,具备阅读、释义、分析、写作等各方面的能力,考察内容覆盖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1.文学基本理论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重要文论和批评流派的思路和方法;
3.利用文学理论、文艺美学,分析和解读各类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的能力;
4.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家、作品;
5.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要作家、作品、思潮、现象;
6.外国文学史及经典作家作品;
7.比较文学理论与中外文学比较;
8.民间文学理论、门类与发展史;
9.跨文化学理论、方法与原典及跨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与个案;
10.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相关基础理论及其应用,语言的功能、语言系统的演变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熟练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11.文字、声韵、训诂、语法相关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12.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史的史实与发展规律;
13.现代汉语总论、语音、词汇、汉字、语法、修辞等基本理论知识,熟练运用现代汉语知识分析解释语言现象。
808中国语言文学基础
本科目重在考察考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范围内各个专业的基本知识点能够予以识记和理解。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各学科涉及的基础知识和通行观点。考察内容覆盖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1.文学基本理论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重要文论和批评流派的思路和方法;
3.利用文学理论、文艺美学,分析和解读各类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的能力;
4.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家、作品;
5.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要作家、作品、思潮、现象;
6.外国文学史及经典作家作品;
7.比较文学理论与中外文学比较;
8.民间文学理论、门类与发展史;
9.跨文化学理论、方法与原典及跨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与个案;
10.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相关基础理论及其应用,语言的功能、语言系统的演变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熟练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11.文字、声韵、训诂、语法相关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12.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史的史实与发展规律;
13.现代汉语总论、语音、词汇、汉字、语法、修辞等基本理论知识,熟练运用现代汉语知识分析解释语言现象。
七、2024年北师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真题回忆
708中国语言文学综合
一、必答题(本题共80分)
(一)阅读一下材料并回答问题(30分)。
1、分析下列句子中"以"的词性,并根据材料说明如何区分虚词"以"的两种词性(10分)
(1)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
(2)焉用之郑以陪邻?
(3)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素壁。
(4)晋侯素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旦贰子楚也。
(5)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时,余折以御。
(6)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指出下列常见古书分别属于古籍四部分类法中的哪一部。(10分)
(1)列子
(2)瀛奎律髓
(⑶)四书章句集注
(④)酉阳杂俎
(5)水经注
(6)诗集传
(7)文苑英华
(8)资治通鉴
(9)玉台新咏
(10)弘明集
3.箫统《文选序》:"余监抚余闲,居多暇日。历观文闻,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暑忘倦。.....若其赞论之综缉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于沉思,必归乎翰藻,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远自周室,迄于圣代,都为三十卷,名日《文选》云耳。"请结合文选》编选方式,简述《昭明文选》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与影响。(10分)
(二)阅读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的这段活,回答后面三个题。(30分)
文学体裁就其本质来说,反映着较为稳定的,"经久不衰"的文学发展倾向。一种体裁中,总是保留有己在消之的陈旧的因素。自然,这种陈旧的东西所以能保存下来,就是靠不断更新它,或者叫现代化。
一种体裁总是既如此又非如此,总是同时既老又新,一种体裁在每个文学发展阶段上,在这一体裁的每部具体作品中,都得到重新和更新。体裁的生命就在这里。因此,体裁中保留的陈旧成分,并非是僵死的而是永远鲜活的换言之,陈旧成分善于更新。体裁过着现会的生活但总是记着自己的过去,自己的开端。在文学发展过程中,体裁是创造性记忆的代表。正因为此才可能保证文学发展的统一性的连续性。
1、说说你如何理解文学体裁"旧"与"新"的具体内涵以及体裁对文学创作的意义(10分)
2.与中国古代散文相比,中国当代散文具有哪些新的特点?10分)
3.请结合西方悲剧的发展,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10分)
(三)下列"是"字句中,"是"的前后两部分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
2.鲸是哺乳动物。.
3.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
4.这小孩是黄头发。.
5.这张桌子是三条腿
二、限选题(本题共分6组,请按专业分组答题,每组共70分。组内2小题,每小题各35分。回答非报考专业组别的题目不得分)
第五组:报考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考生请回答以下试题:
9.请找出下面一段话中的病句,修改这些病句并简要说明原因。(35分)
傍晚时分,外面下雨起来了,房间里越来越变得暗了。我和朋友约了六点钟见面,他五点才来。我和朋友唱歌了很久,却我们一点儿也不累,这首歌我们唱了很多遍,因为这是一首真好听的歌。休息了一会儿之后,我们换了一首歌,第二首歌比第一首歌不太好。
10.语言都会有社会变体和地域变体,前者称为地域方言,后者称为社会方言。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方言”一般指地域方言。请问现代汉语有哪几种方言?它们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35分)
11.“汉语词类跟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是现代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例加以说明。(35分)
808中国语言文学基础
试题前面80分是针对所有考生的必答题,后面70分是按专业方向选择的选做题。总体来看,实际上整套卷子的难度不算大,基本上考的都是每个专业里重点范围里的知识点,比较利好专业基础扎实的同学。
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小题6分)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童话逻辑
3.校勘四法
4.平行研究法
5.神话
二、简答题(共50分,每小题10分)
1、请说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2、结合作品简述清代短篇文言小说的发展概况
3.简述"气盛言宜"说。
4.举例说明同义词运用时"对文则异,散文则通这一条例。
5.如何理解民间文学的集体性?
三、论述题(共70分,每小题35分)
第五组:报考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考生回答以下试题:
9.论述新词产生的原因和规范运用的原则。
10.请举例说明音位归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