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提示:本试题仅供参考,如需真题原题请联系研究生院。
一、考试科目题型与分值
本试卷满分一百五十分,考试时长一百八十分钟,题型及分值分布如下:
- 名词解释(共五道题,每题六分,总计三十分)
- 简答题(共三道题,每题二十分,总计六十分)
- 论述题(共二道题,每题三十分,总计六十分)
二、2025 年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六分,共三十分)
- 道德相对主义
- 关怀伦理
- 伦理德性
- 道德评价
- 差异原则
(二)简答题(每题二十分,共六十分)
- 简述亚里士多德伦理德性与理智德性的关系。
- 试述程朱理学 “存天理灭人欲” 的理欲观内涵。
- 简述道德的主要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三十分,共六十分)
- 结合实例论述功利主义与义务论在道德判断标准上的核心分歧,及各自的理论局限。
- 分析人工智能时代 “算法伦理” 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伦理应对路径。
三、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 道德相对主义:一种元伦理立场,主张道德判断的有效性依赖于特定文化、个体或语境,否认存在跨文化的普遍道德真理,认为道德规范的合理性源于其所属的价值体系(六分)。
- 关怀伦理:20 世纪兴起的伦理思潮,强调关系性、情感性与情境性,核心是维护具体他者的福祉,主张以 “倾听 — 回应” 的互动模式替代抽象原则的套用(六分)。
- 伦理德性: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德性类型,指通过习惯养成的品格特质,如勇敢、节制等,是 “中道” 原则的体现,需在实践中通过选择与行动培育(六分)。
- 道德评价:依据一定道德标准对行为或品格的善恶性质作出判断的活动,核心要素包括评价对象、标准与主体,常见类型有社会评价与自我反省(六分)。
- 差异原则:罗尔斯提出的正义原则,主张社会经济不平等应最有利于最不利群体,且职位需向所有人公平开放,旨在实现分配正义(六分)。
(二)简答题
- 亚里士多德两种德性的关系:
伦理德性是通过习惯形成的品格德性,理智德性是通过学习获得的理性能力(八分)。二者相互依存:理智德性为伦理德性提供实践智慧的指导,使行为符合中道;伦理德性为理智德性奠定品格基础,确保理性判断转化为行动(八分)。共同指向 “幸福” 这一终极目标,缺一不可(四分)。
- 程朱理欲观内涵:
“天理” 指封建伦理纲常,是普遍的道德原则;“人欲” 指超出基本需求的过度欲望(八分)。“存天理灭人欲” 并非否定所有欲望,而是反对私欲对天理的侵蚀(六分)。其本质是通过道德修养确立天理的主导地位,实现个体与社会秩序的统一(六分)。
- 道德的功能及其关系:
主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明辨善恶)、调节功能(化解矛盾)、教育功能(培育德性)、导向功能(指引行为)(十二分)。各功能相互关联:认识功能是基础,调节功能是核心,教育与导向功能通过规范引导实现,共同维系社会道德秩序(八分)。
(三)论述题
- 功利主义与义务论的分歧及局限:
核心分歧:功利主义以行为后果的效用最大化为判断标准,如 “多数人幸福优先”;义务论以行为是否符合普遍道德原则为核心,如康德 “绝对命令” 强调动机正当性(十五分)。
理论局限:功利主义可能导致 “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压迫”,如为救五人牺牲一人的 “电车难题”;义务论易陷入原则僵化,难以应对原则冲突情境,如 “诚实与救人” 的两难(十五分)。
- 算法伦理的挑战与应对:
主要挑战包括:算法偏见导致的歧视(如招聘算法性别倾斜)、数据采集侵犯隐私、责任界定模糊(如自动驾驶事故追责)(十五分)。
应对路径:建立算法透明性标准,公开核心决策逻辑;确立 “以人为本” 的设计伦理,纳入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开发者与使用者的责任边界(十五分)。
四、辅导课程推荐
备考 624 伦理学时,若面临理论体系梳理难、现实议题分析浅等问题,可选择新祥旭考研辅导课程。全科一对一辅导覆盖公共课与专业课,量身定制复习计划;专业课一对一辅导由目标院校学长学姐授课,聚焦考点拆解与答题技巧。
报名即免费赠送历年真题及解析,助力精准把握命题规律。
如有该专业考研问题可以咨询 13671344286(微信同号),新祥旭考研咨询师将热情专业的解答您的考研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