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考情况分析
1.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23年
招生专业:050200 外国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03 日语语言文学
拟招生人数:2
考试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41或244 自命题英语或自命题德语
619 基础日语
855 日语专业综合
复试要求及相关说明:
笔试科目:考查阅读理解、写作、翻译能力以及学术基本素养。按照要求进行书面总结陈述和笔译。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面试内容:就日语语言文学的专业领域,回答阐述考官所提问题,考查考生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研究潜质;第二外语口语测试。
2. 复试分数线
2023年复试基本分数线为:外语、政治的单科成绩55分;专业课单科成绩83分;总分为365分。
2022年复试基本分数线为:外语、政治的单科成绩56分;专业课程单科成绩84分;总分为367分。
二、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619基础日语
1.考试内容
1. 考察学生对日语单词的读音、当用汉字的书写、词的意义以及惯用词组、谚语的搭配及意义的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2. 考察学生对各类助词、惯用句型以及各类品词的语法特点、意义及用法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
3. 考察学生对日语文章的阅读速度、技巧、准确性等综合阅读能力。
4. 考察学生的翻译速度、技巧、准确性等综合翻译能力。
5. 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包括表达技巧、语言的运用和准确性等。
2. 题型形式
1. 给日语汉字标注假名,共10个汉字词。(10分)
2. 给假名标注日语汉字,共10个日语词汇。(10分)
3. 语法选择题,共15题,水平等同于日语1级能力考试。(30分)
4. 惯用句选择题,共5个惯用句。(5分)
5. 语法选择题,共5题,水平等同于日语1级能力考试。(5分)
6. 阅读理解题,包括3~4篇日语文章。(40分)
7. 翻译题,包括3道日译汉和3道汉译日。(30分)
8. 写作题,要求考生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20分)
855日语专业综合
1.考试内容
①日语语言。包括语言的特性、音声音韵、词汇学、语法学、语篇分析等语言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实际问题分析;日语古语基础知识。
②日本文学。主要包括日本文学史概况、近代日本文学的主要流派、主要作家和代表作品。
③日本国家概况。主要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
2.考试要求
①了解语言研究的一般视点和基本方法,掌握日语语言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运用理论分析具体的语言现象,解决实际的语言问题。
②了解日本文学发展的进程,掌握并能分析近代日本文学的主要流派、主要作家和代表作品。
③掌握古语基础知识。
④了解日本的国家概况。
3.试题类型及试卷结构
试卷分试题和答题纸两个部分,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试题共计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题的结构形式如下:
1.日本概况(共40分)
填空题(20分)
简述、简答题(10分)
论述题(10分)
2.日本文学(共40分)
①填空题(10分)
②选择、联线题(10分)
③简答题(10分)
④论述题(10分)
3.日语语言 (共70分)
①古典日语(共10分)
读短文,回答问题。
②名词解释 (15分)
③简述、简答题 (30分)
④论述题 (15分)
参考书目
《日语语言教学基础知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高见泽孟等编 2009
《新日本语学入门》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日)庵功雄 著,于日平 译 2005
《日本国家概况第三版》 南开大学出版社 刘笑明主编 2013
《日本近现代文学选读》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周晨亮,赵秀娟编著 2020
《日本文学史》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李光泽,卜庆霞编著 2007
《简明日本文学史》 四川大学出版社 钱韧编著 2011
三、新祥旭全科定制化流程
1、整体流程:咨询课程—支付学费—签订协议—对接各科辅导老师(随报随学、全程辅导)—各科老师了解基础,制定计划—老师辅导—教务老师全程跟踪(1V1)。
2、全科一对一老师安排
公共课老师(政治、英语):机构专职老师,毕业于名校,长期从事于考研政治、英语课程。
专业课老师:对口目标院校专业高分有经验的学长学姐。
3、课程内容包含:
线上辅导:随报随学,定制化辅导,报名后即可开始学习,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备考时间,各科基础等合理分配课时。
线下答疑:课上、课后直接和学长学姐(各科老师)进行沟通、答疑,全程免费,不限次数。
考研资料:专业课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内部资料:专业课内部重难点讲义和常考的知识点笔记梳理及公共课的讲义。
其他资料:相关导师的期刊文章及发表论文、案例分析补充材料等。
教务老师全程一对一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各科复习规划
1、基础阶段(3—6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先了解考试科目的情况,及考研院校专业老师的初步情况,再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及构建。
专业课:主要是进行知识的梳理及框架的搭建。主要学习后进行吸收、理解。建议每2周上1次课,中间可根据吸收情况适当的增加。
英语:主要是对英语语法部分进行学习以及相关的练习。建议每2周上1次课。
2、强化阶段(7—10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知识巩固,在前期复习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需要进行背诵。
专业课:还是需要先把所有的教材进行梳理,由于内容较多,7月份可用于一轮的复习,但是还是尽可能在第一阶段完成一轮复习,8-9需要完善整体的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可以按照考试的题型去补充完善笔记。开始进行1轮、2轮的背诵复习。每周上1次课。
英语:主要是进行专项的训练,主要以真题为主,先做早年的,将近几年的放在后期进行模拟测试。然后根据真题的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生,并需要自己去总结、反思,进行消化。此阶段单词继续背诵(利用碎片化时间)。建议每1周1次课。
政治:从课本基础知识开始,结合《精讲精练》把所有的知识点过一遍且考生要理解,大部分的内容在高中或者大学时期有接触过,以理解为主。可结合教材课本完成配套习题,并回归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建议每周上1次课。
这个阶段主要是强化阶段,专业需要进行3轮背诵。英语和政治也需要进行素材的积累及大题的背记。
专业课:以背诵为主,进行三轮、四轮的背记,同时开始进行历年真题的训练,分析真题,总结出题的规律,讲解答题的技巧。建议每周上1课,每次2-3课时。
英语:主要是完形填空、新题型等其他题型讲解和练习,翻译、写作方法论和思路练习,素材积累。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9-10月份,可每两周上1次课,配套相关的选择题、历年真题,总结出题和答题规律,充分了解考试的重难点与高频考点,在此过程中对自身薄弱点进行查漏补缺;针对上一阶段的学习,找一个比较好的辅助性复习资料,配合相关老师强化巩固,11月份可以开始进行主观题的背诵。
3、冲刺/模考阶段(11-12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冲刺,对整体知识开始查漏补缺,以及进行相关的模拟训练,以更好的去适应正式考试。(剩余课时)
专业课:进行模拟、讲解真题,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每周上1次课。
英语: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备注:这是参考模板,实际各科老师按照学生个人情况去进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