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考情况分析
1.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23年
招生专业:050200 外国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
01 英语语言文学
拟招生人数:6
考试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43或244 自命题日语或自命题德语
616 基础英语
854 英语专业综合
复试要求及相关说明:
笔试科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面试内容:考查学生语言和文学专业知识。考查形式是就所给题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与考官就某些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第二外语口语测试。
2. 复试分数线
2023年复试基本分数线为:外语、政治的单科成绩55分;专业课单科成绩83分;总分为365分。
2022年复试基本分数线为:外语、政治的单科成绩56分;专业课程单科成绩84分;总分为367分。
二、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616基础英语
1、考试内容
1. 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用英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对重要信息加以提炼、归纳和表述的能力以及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
2.考查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丰富性,对英语各层面的语言特征、文体特征及修辞特征的识别和鉴赏能力。
3. 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准确表达思想的能力。
4. 考试内容中的文章题材大多属于当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所关心或关注的问题,涉及人文、社科、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内容有一定的深度。体裁主要有学术文章、评论、报道等。
2、题型
1. 选词填空(30分)
阅读英文原版文章,从所给的词汇中选择恰当的词或词组填入空白处,或选择同义词替换原文中划线的词语,替换的词语能使原文句子结构正确,意义不变,文体恰当。
2. 翻译 (40分)
阅读中英文原版期刊文章各一篇,并把相关段落进行汉译英和英译汉翻译,要求翻译内容完整、准确、恰当。
3. 读后写作任务(80分)
阅读英文原版文章,然后完成文章后面的各项写作任务,任务类型包括回答问题;总结文章的主旨、观点、现象或问题;根据文章内容和任务要求有针对性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或发表评论,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等。要求写作中思想内容丰富、论点或要点突出、逻辑性强;结构严谨、语言准确、得体;切忌照抄原文中的句子或内容。
注:不提供复习参考书
854英语专业综合
1.考试内容
本科目要求考生掌握语言学、英美文学和英美社会与文化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考试具体内容如下:
①语言的性质、特点和功能;语音、音系、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基础知识;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语言学流派及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教学、语言与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②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前后的诗歌、戏剧和散文;英美18-19世纪诗歌、小说和散文;英美20世纪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英美现当代文学理论基础知识。
③英国和美国的社会与文化。
2.考试要求
① 理解语言的特性、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语言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弄懂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语言与思维、文学、文化、心理和社会的关系,熟练运用语言学基础知识分析一些语言材料或现象。
②了解英美文学发展史,熟知各个断代中主要作家的重要作品及创作风格并熟读他们的作品,熟练运用基本的英美文学及理论知识和基本语言学知识分析文学文本材料。
③了解英国和美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和社会现象及其与当前中国和世界形势的相互影响,理解英国和美国历史著名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进程等等。
3.试卷记分和题型简介
① 语言学 60分
考查基本概念采用填空、正误判断等题型;考查解决问题能力按试卷指示做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采用根据所提供的语料进行描写和分析的题型。
② 英美文学 45分
考查基本概念采用配对、填空等题型;考查作品阅读量和熟悉程度按试卷指示做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采用根据所提供的语料进行分析和评论的题型。
③ 英美社会与文化 45分
考查基本概念采用简答等题型;考查综合分析能力采用问答等题型。
3. 参考书目
《语言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胡壮麟 第五版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1、2册(第一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吴伟仁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1、2册(第二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吴伟仁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永涛 第三版
三、新祥旭全科定制化流程
1、整体流程:咨询课程—支付学费—签订协议—对接各科辅导老师(随报随学、全程辅导)—各科老师了解基础,制定计划—老师辅导—教务老师全程跟踪(1V1)。
2、全科一对一老师安排
公共课老师(政治、英语):机构专职老师,毕业于名校,长期从事于考研政治、英语课程。
专业课老师:对口目标院校专业高分有经验的学长学姐。
3、课程内容包含:
线上辅导:随报随学,定制化辅导,报名后即可开始学习,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备考时间,各科基础等合理分配课时。
线下答疑:课上、课后直接和学长学姐(各科老师)进行沟通、答疑,全程免费,不限次数。
考研资料:专业课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内部资料:专业课内部重难点讲义和常考的知识点笔记梳理及公共课的讲义。
其他资料:相关导师的期刊文章及发表论文、案例分析补充材料等。
教务老师全程一对一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各科复习规划
1、基础阶段(3—6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先了解考试科目的情况,及考研院校专业老师的初步情况,再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及构建。
专业课:主要是进行知识的梳理及框架的搭建。主要学习后进行吸收、理解。建议每2周上1次课,中间可根据吸收情况适当的增加。
英语:主要是对英语语法部分进行学习以及相关的练习。建议每2周上1次课。
2、强化阶段(7—10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知识巩固,在前期复习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需要进行背诵。
专业课:还是需要先把所有的教材进行梳理,由于内容较多,7月份可用于一轮的复习,但是还是尽可能在第一阶段完成一轮复习,8-9需要完善整体的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可以按照考试的题型去补充完善笔记。开始进行1轮、2轮的背诵复习。每周上1次课。
英语:主要是进行专项的训练,主要以真题为主,先做早年的,将近几年的放在后期进行模拟测试。然后根据真题的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生,并需要自己去总结、反思,进行消化。此阶段单词继续背诵(利用碎片化时间)。建议每1周1次课。
政治:从课本基础知识开始,结合《精讲精练》把所有的知识点过一遍且考生要理解,大部分的内容在高中或者大学时期有接触过,以理解为主。可结合教材课本完成配套习题,并回归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建议每周上1次课。
这个阶段主要是强化阶段,专业需要进行3轮背诵。英语和政治也需要进行素材的积累及大题的背记。
专业课:以背诵为主,进行三轮、四轮的背记,同时开始进行历年真题的训练,分析真题,总结出题的规律,讲解答题的技巧。建议每周上1课,每次2-3课时。
英语:主要是完形填空、新题型等其他题型讲解和练习,翻译、写作方法论和思路练习,素材积累。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9-10月份,可每两周上1次课,配套相关的选择题、历年真题,总结出题和答题规律,充分了解考试的重难点与高频考点,在此过程中对自身薄弱点进行查漏补缺;针对上一阶段的学习,找一个比较好的辅助性复习资料,配合相关老师强化巩固,11月份可以开始进行主观题的背诵。
3、冲刺/模考阶段(11-12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冲刺,对整体知识开始查漏补缺,以及进行相关的模拟训练,以更好的去适应正式考试。(剩余课时)
专业课:进行模拟、讲解真题,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每周上1次课。
英语: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备注:这是参考模板,实际各科老师按照学生个人情况去进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