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考情况分析
1.招生目录
招生年份:2023年
招生专业:070200 物理学
研究方向:
01 理论物理及应用
02 凝聚态物理
03 光学
04 计算物理
拟招生人数:25
考试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4电磁学
849 量子力学
复试要求及相关说明:
笔试科目:波动光学。
面试内容:外语口语听力测试;综合基础知识面试。
2. 复试分数线
2023年:政治45、英语45、专业一68、专业二68,总分305
2022年:专业复试分数线基本要求:单科50(75),总分363
2021年:专业复试分数线基本要求:单科50(75),总分315
2020年:专业复试分数线基本要求:单科50(75),总分310
2019年:复试最低分数线:单科50(75),总分320。
3.录取名单
序号 |
姓名 |
初试 |
复试 |
总成绩 |
备注 |
1 |
王艳忠 |
417.00 |
82.50 |
414.75 |
|
2 |
范星言 |
403.00 |
81.89 |
406.23 |
|
3 |
张子琦 |
400.00 |
81.94 |
404.85 |
|
4 |
霍海荣 |
370.00 |
87.38 |
403.45 |
|
5 |
杨济华 |
376.00 |
85.56 |
401.90 |
|
6 |
孙思远 |
388.00 |
81.93 |
398.83 |
|
7 |
李金恒 |
370.00 |
83.45 |
393.63 |
|
8 |
臧天宇 |
388.00 |
79.38 |
392.45 |
|
9 |
陈仡怀 |
395.00 |
76.45 |
388.63 |
|
10 |
刘旭 |
368.00 |
81.40 |
387.50 |
|
11 |
季嘉恒 |
390.00 |
76.69 |
386.73 |
|
12 |
崔秀盈 |
357.00 |
80.00 |
378.50 |
|
13 |
王嘉旭 |
361.00 |
78.50 |
376.75 |
|
14 |
孙博源 |
349.00 |
80.09 |
374.73 |
|
15 |
李典 |
346.00 |
80.61 |
374.53 |
|
16 |
李栋 |
385.00 |
72.76 |
374.40 |
|
17 |
易俊杰 |
351.00 |
79.25 |
373.63 |
|
18 |
王志煜 |
343.00 |
80.59 |
372.98 |
|
19 |
白浩然 |
380.00 |
73.17 |
372.93 |
|
20 |
马宸 |
353.00 |
78.20 |
372.00 |
|
21 |
李远哲 |
370.00 |
74.29 |
370.73 |
|
22 |
张腾轩 |
365.00 |
74.73 |
369.33 |
|
23 |
马杰 |
362.00 |
74.97 |
368.43 |
|
24 |
黄荣新 |
357.00 |
75.76 |
367.90 |
|
25 |
王怡然 |
337.00 |
79.65 |
367.62 |
|
26 |
王鹏飞 |
360.00 |
74.82 |
367.05 |
|
27 |
张友宸 |
366.00 |
73.59 |
366.98 |
|
28 |
自效奇 |
344.00 |
77.77 |
366.43 |
|
29 |
佀国翔 |
363.00 |
73.58 |
365.45 |
|
30 |
何万里 |
372.00 |
71.58 |
364.95 |
|
31 |
李忠桂 |
368.00 |
72.30 |
364.76 |
|
32 |
池晓龙 |
350.00 |
75.75 |
364.38 |
|
33 |
张培哲 |
330.00 |
78.62 |
361.55 |
|
34 |
马宇辰 |
361.00 |
72.00 |
360.50 |
|
35 |
王曾璞 |
373.00 |
68.47 |
357.68 |
|
36 |
范浩龙 |
323.00 |
78.44 |
357.60 |
|
37 |
贾汶沅 |
364.00 |
69.55 |
355.88 |
|
38 |
梁佳敏 |
353.00 |
71.74 |
355.85 |
|
39 |
王慧雯 |
348.00 |
71.92 |
353.80 |
|
40 |
赵庆意 |
357.00 |
69.63 |
352.58 |
|
41 |
李子博 |
336.00 |
73.81 |
352.53 |
|
42 |
杨格格 |
357.00 |
69.55 |
352.38 |
|
43 |
张潇林 |
314.00 |
77.28 |
350.20 |
|
44 |
李涛 |
305.00 |
78.95 |
349.88 |
|
45 |
杜康伟 |
343.00 |
71.18 |
349.45 |
|
46 |
邢亚楠 |
345.00 |
69.90 |
347.26 |
|
47 |
牛佳蕾 |
341.00 |
69.95 |
345.38 |
|
48 |
李弘毅 |
341.00 |
68.85 |
342.63 |
|
49 |
车晓梅 |
349.00 |
67.23 |
342.58 |
|
50 |
吴美辰 |
344.00 |
67.00 |
339.51 |
|
51 |
戴旻睿 |
324.00 |
69.01 |
334.53 |
|
52 |
申超 |
313.00 |
71.13 |
334.33 |
|
53 |
冯尧 |
325.00 |
68.65 |
334.13 |
|
54 |
陈小龙 |
337.00 |
65.73 |
332.83 |
|
55 |
刘晨曦 |
323.00 |
68.48 |
332.70 |
|
56 |
刘雨萱 |
309.00 |
71.01 |
332.03 |
|
57 |
宋思宇 |
324.00 |
67.38 |
330.45 |
|
58 |
李雨涛 |
307.00 |
67.72 |
322.80 |
|
59 |
芮旭妍 |
318.00 |
60.93 |
311.33 |
|
1 |
张绍原 |
387 |
73.49 |
377.23 |
退役士兵 |
1 |
娄欣岚 |
325 |
82.61 |
369.03 |
调剂 |
2 |
黄艳杰 |
314 |
76.45 |
348.13 |
调剂 |
3 |
罗那尹 |
342 |
67.3 |
339.25 |
调剂 |
4 |
韦乾英 |
314 |
72.2 |
337.50 |
调剂 |
二、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849 量子力学
1、考试要求
①一般性了解:早期量子论,全同粒子系,氢原子的波函数与能级结构的一般特性,原子的壳结构与元素周期律,角动量的耦合。
②要求掌握: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含时与定态Schrodinger方程,波函数的随时间演化,态叠加原理,一维无限深势阱和线性谐振子,一维散射,势,算符与力学量的关系,算符对易关系的计算,厄米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问题,力学量的取值概率分布以及平均值的计算,共同本征函数,角动量算符的对易关系、本征值与本征函数,不确定性关系,守恒量,守恒量与对称性的关系,Schrodinger图像和Heisenberg图像,粒子在中心力场中的一般规律,氢原子的基态波函数及物理量计算,态的表象,态与力学量的矩阵表示,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狄拉克符号,电子的自旋算符和自旋函数,定态非简并和简并情况下的微扰理论,含时微扰论,时间与能量的不确定性关系。
2、考试内容
①基本概念:早期量子论,波函数及其几率诠释,定态,态叠加原理,力学量算符,厄米算符,对易关系,简并,角动量,不确定性关系,守恒量,Heisenberg图像,Heisenberg方程,径向Schrodinger方程,表象,狄拉克符号,自旋,定态微扰论,含时微扰论。
②计算能力:定态和含时薛定谔方程的求解,波函数的几率诠释及其运用,定态和非定态波函数随时间的演化,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的求解,力学量算符的对易关系计算,算符的本征值问题的求解,共同本征问题的求解,力学量的取值概率分布以及平均值的计算,角动量算符的本征值与本征函数的有关计算,Heisenberg图像下求解Heisenberg 方程,氢原子基态波函数及有关物理量计算,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及其运用,电子自旋算符和波函数的有关计算,定态非简并和简并情况下的微扰理论计算,含时微扰论的有关计算。
3、参考书目
量子力学 卷I(第四版),科学出版社 曾谨言 2007
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第三版) 科学出版社 钱伯初;曾谨言 2008
三、新祥旭全科定制化流程
1、整体流程:咨询课程—支付学费—签订协议—对接各科辅导老师(随报随学、全程辅导)—各科老师了解基础,制定计划—老师辅导—教务老师全程跟踪(1V1)。
2、全科一对一老师安排
公共课老师(政治、英语):机构专职老师,毕业于名校,长期从事于考研政治、英语课程。
专业课老师:对口目标院校专业高分有经验的学长学姐。
3、课程内容包含:
线上辅导:随报随学,定制化辅导,报名后即可开始学习,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备考时间,各科基础等合理分配课时。
线下答疑:课上、课后直接和学长学姐(各科老师)进行沟通、答疑,全程免费,不限次数。
考研资料:专业课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内部资料:专业课内部重难点讲义和常考的知识点笔记梳理及公共课的讲义。
其他资料:相关导师的期刊文章及发表论文、案例分析补充材料等。
教务老师全程一对一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各科复习规划
1、基础阶段(3—6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先了解考试科目的情况,及考研院校专业老师的初步情况,再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及构建。
专业课:主要是进行知识的梳理及框架的搭建。主要学习后进行吸收、理解。建议每2周上1次课,中间可根据吸收情况适当的增加。
英语:主要是对英语语法部分进行学习以及相关的练习。建议每2周上1次课。
2、强化阶段(7—10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知识巩固,在前期复习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需要进行背诵。
专业课:还是需要先把所有的教材进行梳理,由于内容较多,7月份可用于一轮的复习,但是还是尽可能在第一阶段完成一轮复习,8-9需要完善整体的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可以按照考试的题型去补充完善笔记。开始进行1轮、2轮的背诵复习。每周上1次课。
英语:主要是进行专项的训练,主要以真题为主,先做早年的,将近几年的放在后期进行模拟测试。然后根据真题的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生,并需要自己去总结、反思,进行消化。此阶段单词继续背诵(利用碎片化时间)。建议每1周1次课。
政治:从课本基础知识开始,结合《精讲精练》把所有的知识点过一遍且考生要理解,大部分的内容在高中或者大学时期有接触过,以理解为主。可结合教材课本完成配套习题,并回归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建议每周上1次课。
这个阶段主要是强化阶段,专业需要进行3轮背诵。英语和政治也需要进行素材的积累及大题的背记。
专业课:以背诵为主,进行三轮、四轮的背记,同时开始进行历年真题的训练,分析真题,总结出题的规律,讲解答题的技巧。建议每周上1课,每次2-3课时。
英语:主要是完形填空、新题型等其他题型讲解和练习,翻译、写作方法论和思路练习,素材积累。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9-10月份,可每两周上1次课,配套相关的选择题、历年真题,总结出题和答题规律,充分了解考试的重难点与高频考点,在此过程中对自身薄弱点进行查漏补缺;针对上一阶段的学习,找一个比较好的辅助性复习资料,配合相关老师强化巩固,11月份可以开始进行主观题的背诵。
3、冲刺/模考阶段(11-12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冲刺,对整体知识开始查漏补缺,以及进行相关的模拟训练,以更好的去适应正式考试。(剩余课时)
专业课:进行模拟、讲解真题,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每周上1次课。
英语: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备注:这是参考模板,实际各科老师按照学生个人情况去进行规划。